摘要: 2017年半月談(第21期)(精選) 半月評論: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永遠奮斗 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的初心和使命,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,為中華民族謀復興。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,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瞻仰上海 ...
2017年半月談(第21期)(精選)【8】
新“留洋”故事——留學新觀察之一 出國留學,要面對的不僅僅是非母語的學業(yè)考核,更要面對陌生的環(huán)境、人群、文化。與我們眼中的以往留學生活相比,新一代留學生們有著自己的酸甜苦辣。多名身份不同、目的各異的留學生,向半月談記者講述了他們的新“留洋”故事。 捷徑?是另一種方式的選擇 剛剛從英國留學歸來的夏天本科就讀于北京一所重點大學,大三時她決定出國讀研。和所有“出國黨”一樣,從決定出國到拿到offer的400多天里,夏天經(jīng)歷了申請、考試、各種文書準備、專業(yè)選擇、多次被拒、擇校等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 “那段時間,沒日沒夜泡圖書館,都內(nèi)分泌失調(diào)了,大把掉頭發(fā)。”夏天說,她的目標很明確,決定去英國的時候就直接鎖定了前五的學校,如果申請不到就繼續(xù)在國內(nèi)讀研。 “其實當時也有過動搖,留學真的不是捷徑,而是苦途。在得知自己有保研資格后,經(jīng)過權衡還是決定繼續(xù)前行!毕奶煺f,想感受世界一流名校的學術氛圍,也想借出國提升一下自己能力,開闊眼界。 夏天的路徑,是我們印象中最順遂正統(tǒng)的一種留學。社會的發(fā)展,讓留學路徑更加百花齊放。 “在很多人眼中,我就是那一類高考失利才選擇出國的人,而且上了一個國外二流學校!闭诎拇罄麃喿x大學的 2015年高考失利的王君沒有選擇復讀,“與其同樣的事情再經(jīng)歷一次,還不如選擇另外一條路走”。在同學看來,王君走了一條“捷徑”,但這條路也并不輕松!吧暾垏獯髮W的那段時間,像又經(jīng)歷了一場‘高考’!蓖蹙f。 “如果出國是為了逃避高考,或者是跟風,還是趁早放棄此念頭。” 與出國讀大學不同,由于有家人的協(xié)助和支持,高中生小彭的感受更多的是新奇與憧憬。 今年16歲的小彭,初中畢業(yè)前三四個月就開始準備出國上高中。當他的同學們都在忙碌準備復習迎接中考的時候,他和家人則忙碌于挑選留學中介機構(gòu)、選擇去哪個國家、準備資料去公證、遞交申請、辦理簽證等。 2016年,他到了加拿大。計劃在加拿大讀完高中和大學的他,希望自己能夠通過上加拿大的高中,申請到一所商科好一點的大學。在小彭所就讀的加拿大高中里,像他這樣的中國留學生大約有四五十人,一年下來的學費和生活費需要幾十萬元人民幣,其中大部分人的父母都經(jīng)商。小彭說,不好好學習、亂花父母錢的學生是有的,但那是少數(shù)。 跳出舒適區(qū)自尋苦途的“高齡”留學生黃茜算是個另類。供職于華南地區(qū)一家大型主流媒體的她在工作8年后,獲得全額獎學金,赴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攻讀教育學碩士。 “出國是因為我感到自己真的需要充電了!秉S茜說。自從參加工作,一直都在做教育新聞報道,工作8年間她幾乎跑遍了廣州的大學、中學和小學。年復一年,黃茜發(fā)現(xiàn)自己采訪、寫稿越來越熟練,卻也越來越疲憊。 求學的一年,在與來自世界各地同學們的交流中,黃茜看到了“更大的圖畫”,在全世界教育發(fā)展的全景中重新認識了中國教育的地位、成績和不足,她覺得“累,但也充實”。 山東孚澤教育咨詢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汪靜峰說,近幾年,出國留學日趨大眾化。在本世紀初,送孩子出國留學還是一種少數(shù)家庭才能考慮的“奢侈品”,如今,更多的普通家庭把孩子送到國外接受教育。 《2017中國留學白皮書》顯示,計劃留學人群主要集中在就讀本科及以上階段,占比達70%。其中,正在就讀本科的人群占52%,就讀本科以上階段占5%,已畢業(yè)人群占13%。 |
官方微信
手機APP
微博